智慧生态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CHINA SCIENCE AND TECHOLOGY INTELLIGENT ECOLOGICAL INDUSTRY RESEARCH CENTER



科技引领未来 产业铸就辉煌
搜索
共找到相关的 文章1260条 信息
  • 科学家制备出新型硅酸盐沸石分子筛

    沸石分子筛是微孔结晶材料,在化工、能源、环保等领域应用广泛。传统沸石分子筛孔径尺寸通常小于1纳米,这一特性使沸石分子筛成为实现客体分子择型催化和吸附分离的关键,但这些微小的孔隙限制了沸石分子筛在处理更大尺寸大分子过程中的应用。开发出具有更大孔径尺寸的沸石分子筛是科学家的目标。酸碱刻蚀等后处理方式可以将介孔或大孔引入沸石分子筛中,得到微孔、介孔和大孔复合的“多级孔”或“等级孔”分子筛材料。而这些后引入孔通常尺寸不均一,且对分子筛的结晶度、酸强度和结构稳定性产生削弱。前期,有研究通过引入表面活性剂或有

    2024-12-12

  • 研究揭示养分类型效应与数量效应引起草地植物多样性丧失机制

    草地生态系统是全球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人类活动导致的元素富集深刻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但多种养分的外源输入引起自然草地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丧失的机制存在较多不确定性。资源与植物生产力、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是生态学的核心问题,资源类型和数量的增加通常会提高植物群落生产力并降低植物群落多样性,而养分类型效应和数量效应对植物多样性下降的相对贡献尚不明确。自2017年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欧亚草原最东端的呼伦贝尔草甸草原设置了包含17种元素的多养分添加实验平台。研究依托该实验平台发现,氮、磷添加将

    2024-12-11

  • 空间引力波探测信号识别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等的科研人员在空间引力波探测信号识别领域取得进展。该团队开发出基于深度学习的创新方法,可高效探测和分析空间引力波探测器的极端质量比旋近(EMRIs)信号,将为未来空间引力波探测与数据分析提供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中国科学:物理、力学和天文学》上。自2015年首次探测到引力波以来,地面引力波探测器已探测到超过100例引力波事件。这些地面探测器的探测频段在几十到几百赫兹之间。为探索低频引力波源,科学界正积极筹备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空间引力波探测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极端质量

    2024-12-11

  • 国际首台低能量强流高电荷态重离子研究装置通过验收

    12月7日至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专家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低能量强流高电荷态重离子研究装置”进行了现场验收。验收专家组认为项目组完成了计划书规定的各项任务,达到了设计指标,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结题验收。重离子加速器是指用来加速比阿尔法粒子重的离子的装置。依托不断升级换代的离子加速器和不断发展的加速器新技术,离子束物理前沿研究持续深化着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知,其应用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该项目总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红卫介绍说:“当前国际上虽有多个重

    2024-12-10

  • 无机非金属材料塑化调控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无机非金属材料因丰富的结构与功能特性得到广泛应用,而室温下通常表现为脆性,难以像金属一样精准加工且易突然断裂造成灾难性失效。近年来,一些具有本征塑性的无机非金属材料陆续被发现,拓展了科学家对材料的传统认知,带来了较多潜在的颠覆性应用。目前,具有本征塑性的块体无机非金属材料聚焦Ag基半导体、二维材料、Mg基化合物等,但材料种类较稀少且其物理性能如热电性能低于经典的脆性材料。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仇鹏飞、史迅和陈立东,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与上海交通大学的科研人员,在脆性碲化铋

    2024-12-10

  • 科研人员开发出可实现高效海水提铀的复合吸附材料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吉平团队在海水提铀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团队利用精心设计的蜡铸造法和“相转换”过程,制备了具有大孔结构的聚偕胺肟(WMPAO)水凝胶粒子,并将WMPAO包覆进海藻酸-聚丙烯酸(A-PAA)球中,制备了A-PAA@WMPAO复合球材料。该复合球材料可用于海水中铀酰离子的富集分离。该研究利用PAO碱水溶液和蜡的共熔融制备了蜡铸大孔PAO(WMPAO)水凝胶;冷却至室温后,通过自然挥发除去所得白色固化块状材料中的水分,得到收缩的淡黄色硬质块状材料;将所得块状材料研磨成细小颗粒并除蜡,得到的WMPAO水凝胶

    2024-12-09

  • 原子核质量精确测量揭示质子晕结构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精确测量了一批奇特原子核的质量,确定了铝、磷、硫和氩元素的质子滴线,提出了基于原子核质量揭示质子晕结构的新方法。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量子多体系统,一般相邻原子核的半径较为接近。晕是弱束缚原子核中的奇异核结构,表现为一个或多个价核子在空间分布上出现很长的拖尾,使得该原子核的半径显著大于临近原子核。此前的实验研究中,中子晕发现较多,而质子晕发现较少。这是由于库仑势垒限制了质子晕结构的形成,使得

    2024-12-06

  • 科研人员发展出新型聚合物半导体交联剂

    高迁移率聚合物半导体的设计合成已取得进展,但将聚合物半导体的可溶液加工、本征柔性这些独特性质应用于集成电路面临困难。在集成电路中,对聚合物半导体进行图案化加工,可以降低漏电流,避免相邻器件间的串扰,降低电路整体功耗。目前,可控光化学交联技术是与现有微电子工业光刻工艺相兼容的图案化方式。特别是,发展高效的化学交联剂至关重要。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张德清课题组在前期成果的基础上,发展了侧链末端含氟代芳基叠氮的新型聚合物半导体交联剂。该研究以常用小分子交联剂4Bx为参比,评估了PN3对n型、p型和双极型聚合物半

    2024-12-04

  • 科学家研制出新型锆钛酸铅光子集成工艺开发套件

    薄膜锆钛酸铅铁电材料可在氧化硅上完成大尺寸、高质量晶体薄膜沉积生长,利于实现低成本、大规模生产使用。该材料有望突破传统材料体系在带宽和能效上的设计瓶颈,实现低能耗、高速率、高度集成的片上电光调制。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李明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研究员邱枫,对晶圆级锆钛酸铅薄膜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展开攻关。该研究利用液相沉积与磁控溅射组合工艺完成了4英寸晶圆薄膜的低成本大规模制备,研制出首个公开报道的新型锆钛酸铅光子集成工艺开发套件PDK库。这一研究实现了从材料生长到器件设计与制备的全流程

    2024-12-04

  • 科研人员提出面向非平稳工业时间序列预测的自适应持续学习方法

    工业时间序列是反映生产过程的结构化数据。工业时间序列的分析和预测对优化工业流程、提升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而工业生产过程的动态变化导致时间序列数据分布漂移,使得传统静态预测模型无法长期保持高效性。传统的模型更新方法如重新训练的计算和存储成本高昂,增量微调的方式易导致已学模式的灾难性遗忘。这限制了现有模型在非平稳工业环境中的应用效果。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提出了面向非平稳工业时间序列预测的自适应持续学习(ACL)方法,提升了预测模型的适应性和泛化能力。相关研究成果以An Adaptive Continual Learning Meth

    2024-12-04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