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生态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CHINA SCIENCE AND TECHOLOGY INTELLIGENT ECOLOGICAL INDUSTRY RESEARCH CENTER



科技引领未来 产业铸就辉煌
搜索
共找到相关的 文章1172条 信息
  • 科学家开发出基于生成式AI的蛋白-配体复合物结构预测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郑明月团队开发出基于生成式AI的蛋白-配体复合物结构预测方法SurfDock。这一方法利用蛋白质表面信息构建几何扩散神经网络,高精度自动生成配体结合构象,并应用于基于结构的虚拟筛选。相关研究成果以SurfDock is a surface-informed diffusion generative model for reliable and accurate protein–ligand complex prediction为题,在线发表在《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上。研究蛋白-配体相互作用是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基础。从酶催化到信号传导,这些相互作用构成了众多细胞过程的核心。研究蛋白

    2024-12-02

  • 研究通过配位闭环组装发光金属-有机分子结

    扭结结构广泛存在于各种工具、材料和建筑。分子结普遍存在于DNA、RNA、蛋白质、聚合物和液晶结构。广义地说,一个链状分子通过穿插、缠绕和打结形成的闭环结构被称为分子结。通俗地说,分子结是通过穿插缠绕的分子链形成的闭环结构。含有金属原子的分子结被称为金属结。虽然有研究通过一锅自组装合成了一些金属结,但通过控制分子链的缠绕和闭环连接来设计合成和制备金属结有待研究。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陈忠宁课题组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亮合作,提出了“配位闭环”策略。这一策略能够将一个缠绕的金属配合物转化为金属结

    2024-12-02

  • 研究发现活动星系核宽线区存在显著分层现象

    近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科研人员与合作者在活动星系核宽线区结构和动力学演化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Velocity-resolved Reverberation Mapping of Changing-look Active Galactic Nucleus NGC 4151 during Outburst Stage. II. Four Season Observation Results为题,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活动星系核的紫外和光学光谱存在较多宽度超过1000公里每秒的宽发射线。宽发射线的辐射区称为宽线区。宽线区中的气体速度高,在中心吸积盘高能光子的光致电离作用下产生宽发射线。研究宽线区的结构

    2024-12-02

  • 研究实现蓝相液晶3D双手性图案的时空可编程打印

    动态色彩控制在显示器、数据加密和信息存储等领域应用广泛。相比传统仅限于表面层级的颜色调控方法,时空色彩控制能够利用光的波长、偏振、相位等变化以实现立体彩色像素的三维操控,提升信息容量和多功能性。蓝相液晶具有分子级自组装的三维周期排列的手性结构、快速响应和可调偏振颜色,成为理想的光学信息操控平台,在3D柔性显示器中展现出应用前景。现有研究多依赖外部刺激,缺乏自适应颜色变化的能力。特别是,蓝相液晶在微尺度多手性颜色单元的时空调制和可编程图案化方面面临挑战。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江雷

    2024-11-29

  • 研究揭示多元素耦合对土壤能量持留能力的控制机理

    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以供给消费者。植物死亡后其残体输入土壤,形成土壤有机碳库,构成土壤主要能量来源。土壤有机碳能量大小与有机碳自身特性和多元素循环相关。而土壤持留能量的能力受何种因素调控及其与多元素耦合和有机碳自身特性的关联等尚不明晰。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张仲胜团队以长白山为研究对象,系统调查并对比分析了长白山不同海拔及植被带中土壤与枯落物热值、土壤有机碳分子特性与多样性以及土壤多元素耦合组成特征,揭示了多元素耦合与有机碳分子特征对土壤能量持留能力的控制机理

    2024-11-29

  • 研究揭示自由基活化碳-氟键的协同电子-氟负离子转移机制

    卤素原子转移是通过亲核自由基直接攫取卤素原子来生成活性自由基的方式,也是通过有机卤化物产生相应的碳自由基的重要策略。通常,对C-X键而言,这一策略仅适用于氯、溴、碘等元素。由于碳-氟键的热力学稳定性高并具有动力学惰性,在碳-氢键同时存在的条件下,自由基如何直接攫取碳-氟键的氟原子是这一领域的难题。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薛小松团队在《德国应用化学》上,发表了题为C(sp3)-F Bond Activation by Lewis Base-Boryl Radicals via Concerted Electron-Fluoride Transf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DFT计算探讨

    2024-11-28

  • 科学家研发出超采样成像技术 实现像素“分割”成像

    数字图像传感器的像素规模与性能是影响天文、遥感等领域成像质量的核心。当前,图像传感器芯片制造已趋近技术极限。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张泽研究团队首次提出超采样成像概念。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激光与光子学评论》(Laser Photonics Reviews)上。数字图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本质上是对光场进行采样显像的过程,类似于传统的胶卷。根据奈奎斯特采样定律,一个信息光场周期至少需要两个像素采样才会不丢失信息。因此,图像传感器的像素分辨率是图像显示的细节极限。超采样成像是突破像素分辨率极限,利用少数像素传感器实

    2024-11-28

  • 研究通过弱相互作用调控设计深紫外双折射材料

    双折射率是量化光学各向异性的基本参数,对光学材料实现光偏振或角度相位匹配具有重要意义。提升材料双折射率的关键在于调节利于获得大双折射率的功能模块序构,以最大化各向异性。目前,限制微观结构的空间自由度并实现最优的结构排列面临挑战。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杨志华和潘世烈团队提出了通过弱相互作用调控功能模块序构的设计策略,证明了三氟甲基磺酸氨基胍、甲基磺酸氨基胍、甲基磺酸胍和三氟甲基磺酸胍是潜在深紫外双折射材料。研究发现,三氟甲基磺酸氨基胍、甲基磺酸氨基胍和甲基磺酸胍晶体的紫外截止边分

    2024-11-28

  • 科学家发展出新型三维共价有机框架 助力实现高性能锂金属电池

    锂(Li)金属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和低电化学电位,被广泛用作高能量密度电池的负极材料。锂枝晶的不可控生长和循环充放电过程中活性锂的持续消耗,导致锂金属电池库仑效率低、循环寿命短。在锂负极上构建人工固态电解质中间相,是抑制锂枝晶形成并提高循环性能的策略。三维共价有机框架具有沿3D方向延伸的框架,避免了层间π-π堆叠相互作用。而由于亲锂基团的多样性和密度不足,电池表现出较差的动力学性能。因此,构建具有致密亲锂基团的三维共价有机框架以实现均匀的锂吸附和沉积仍是挑战,或为追求高性能锂金属电池提供新思路。中国科

    2024-11-27

  • FAST发现脉冲星数量突破1000颗 贡献脉冲星领域多项重大成果

    11月26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召开FAST脉冲星科学研讨会,来自国内多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脉冲星领域专家及青年学者参加会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立项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天眼FAST正式开放运行四年来,在脉冲星、快速射电暴、中性氢、纳赫兹引力波等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原创性成果,其中脉冲星领域中发现最短轨道脉冲星双星、捕捉纳赫兹引力波信号的初步证据等突破性进展,为FAST从追赶到领跑世界先进水平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截至2024年11月,FAST发现脉冲星数量已突破1000颗,超过同一时期国际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

    2024-11-2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