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生态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CHINA SCIENCE AND TECHOLOGY INTELLIGENT ECOLOGICAL INDUSTRY RESEARCH CENTER



科技引领未来 产业铸就辉煌
首页 >> 科研进展与成果 >>全部 >> 新研究发现捕食者与猎物共用化学报警信号
详细内容

新研究发现捕食者与猎物共用化学报警信号

时间:2024-11-25     作者:中科智态中心【转载】   来自: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黑尾胡蜂分布于亚洲东南部,是体形最大的胡蜂之一,有剧毒。黑尾胡蜂的雌蜂有着8毫米毒针,与毒针相连的毒腺储藏大量毒素。这些毒素可导致过敏性休克,进而可能致使肝肾衰竭。黑尾胡蜂在攻击时会释放报警信息素,招唤同伴群起而攻之,因此报警信息素使得黑尾胡蜂变得极度危险。而黑尾胡蜂的报警信息素尚无报道。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触角电生理测定和野外生物活性测定发现,黑尾胡蜂蜂毒液中的5种主要挥发物即仲戊醇、异戊醇、2-庚醇、2-壬醇和乙酸异戊酯是引发黑尾胡蜂攻击行为的主要化学成分。

蜜蜂是黑尾胡蜂最喜欢的猎物之一,黑尾胡蜂以集群作战的方式捕食蜜蜂。当一只黑尾胡蜂发现蜜蜂巢穴后,它在蜜蜂巢门口留下标记,很快召集数十只同伴集体攻击巢门口守卫的蜜蜂。黑尾胡蜂有坚硬的角质层保护,蜜蜂的蛰针无法刺穿。凭借发达的上颚,一只黑尾胡蜂每分钟能够杀死数十只蜜蜂。在黑尾胡蜂的群体进攻下,上万只蜜蜂组成的蜜蜂群在几个小时便被屠杀殆尽。

蜜蜂使用报警信息素进行报警。其中,乙酸异戊酯和2-壬醇是蜜蜂报警信息素的重要成分。因此,蜜蜂和黑尾胡蜂共用部分报警信息素成分。这种化学信号共享可能使双方能够检测到对方的报警信号,为剖析跨物种的化学通讯带来了可能。

上述成果增进了科学家对黑尾胡蜂化学通讯的理解,为入侵物种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线索。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昆虫科学》(Insect Science)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该工作由版纳植物园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合作完成。

论文链接


seo seo